2016年9月21日 星期三

革新與變化是唯一應變法則?

易論說,易(經)有3種意思,即:簡易、變易和不易。以現代的說法是: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更白話一點,革新與變化就是唯一應變的法則。

筆者最近到大都會南部著名的辣湯餐廳用餐,因健康理由不喜吃肥豬肉,下單時就表明只要瘦肉,結果來的一樣還是肥瘦參半的花肉辣湯;瘦的吃了,肥肉棄了一堆在桌上。結賬後,就決定以後不再光顧了。作為消費者,筆者只是提出簡單的要求,即使額外加錢也願意,並非強硬的要求店家改變他們的獨家食譜和材料,可是,店家就是一成不變,以致失去了一個顧客。

世界變了,消費者也變了。現在,連去快餐店買份套餐,都可以選雞翅、雞腿或雞胸肉,最近,甚至連汽水都可換成礦泉水了。市場上所謂的傳統店家,如果還是不懂得變通,又怎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生存下去?

當下最強的科技巨擘之一的臉書,每兩星期即更新其應用程式,Google更是每時每刻都在進化,而且無孔不入的探索新商機。倘若世界最強最大的企業,都必須不斷的尋求改變,百年老字號或是一手包辦的SOHO族,又豈能一成不變?

革新與變化,當然說易行難,況且也沒有哪個先知會告訴你該怎麼變。但是,難並不表示不去改變,而是要摸石過河,屢敗屢試,還絕對不能懶惰。前陣子,在網上看到某房產經紀在論壇貼出招租的帖子,所附上的照片竟然是三四年前的,還強調落地玻璃窗外一片美景,殊不知,該地的美景現在已經被剛剛建竣的MRT站擋住了。如果你是租戶,上門看過房子後,你還會相信那位經紀的推薦嗎?

就因為市場上充斥著太多類似的“不專業”經紀人和效率不大的小網站,以致很多人都想做一個App來減少這些問題,進而改變及整頓整個行業。最近面市的房天手機App,就是一個O2O(網上對應離線實體)的流動應用平台,整合了房地產代理員、房地產經紀公司和房地產發展商。Tookar則是一個幫買新車的消費者尋找相應折扣優惠的手機應用程式。還有,本地公司Conjure Capital Technologies製作的ALF應用程式,不但能以借貸者的經濟能力去計算最大的貸款數額,還可配對最恰當的貸款銀行。

先別說這些Apps的推展會不會成功,至少他們已經作出了革新和改變。由此可見,改變和革新的第一步,就是先找出關鍵問題,然後以簡單的方法和工具去解決有關問題。人家已經改變了,我們呢?

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互聯網+分享經濟開創新商機

隨著UBER和Grab司機可能獲得政府批准合法經營的消息傳出之後,市場上,尤其是以互聯網+分享經濟為基礎的業者,無不鼓掌歡迎,因為這顯示了政府終於接受了大勢所趨,也履行及實現了政府過去二十多年來大力推廣資訊工藝業的意願。至於那些以為擁有一張執照即可永續經營霸占市場的傳統的士司機,除了奉勸他們勇敢的去面對殘酷的現實外,還希望他們放下身段認真的去學習和掌握新科技,從而改善他們的現狀。

互聯網的出現,既連接了全球也製造了無數的希望,更消除了很多中間人或中介商。再看遠一些,互聯網也無中生有,製造了很多新的中間人和中介商。單單一個分享經濟,裡面就能創造出無數的新中間人。舉個簡單例子,很多人在Airbnb上短期出租屋子,確實是扼殺了不少的訂房代理或旅遊服務公司;但是,若深思一層,既然不能再為遊客服務,為什麼不Think out of the box轉去為那些Airbnb的“住家式酒店業者”服務呢?

現年27歲的女創業家陳雲妮,就為那些在Airbnb出租屋子的業主,提供了5星級酒店才有的禮待服務而創造了一種嶄新的中介商服務。她巧妙的通過網站把鐘點清潔女工、接待員、洗衣店家等專業服務員,跟“住家式酒店”業主連接了起來:你有酒店無人無時間打理,我幫你找人也幫你打理,並從中賺取佣金。若她的業務擴展到全世界(其實已經在6個國際大城市營業),以後她的公司就是民宿業裡的UBER了。

再說回招車Apps和傳統的士業。大勢已去的傳統的士司機,如果把老舊的的士賣掉或不再跟的士公司租車,獨資或合資買一輛新車,然後輪班共駕當個UBER司機,又有何不可?工作性質不變,成本降低,收入增加,工作環境改善,工作時間也許更少,不是好事一宗嗎?(截稿前,新加坡正好推出了全球第一無人駕駛的士載客服務。看來,本地的士業也需做好準備,以便迎接更大的挑戰。)

全新的中間人中介商,其實是從以前的現實世界,轉移到互聯網世界而已,其核心性質和價值,依然還是連接各方的中樞。依此類推,真的可以創造很多中間人。譬如現在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賣自製的手工皂而因宣傳不足,銷量也不高。倘若開創一個手工皂網絡平台,把散佈在互聯網上的個別手工皂小賣家集合起來,消費者就有一個多元化的手工皂專賣網店,而小賣家也可接觸到龐大的消費者群。更妙的是,根據市場良性競爭的定律,優秀的商品和服務必定會淘汰掉濫竽充數甚至素質低的商品,進而形成一個百花齊放的自由開放市場;消費者既可買到價格合理又品質優良的商品,賣家又有一個大市場可長期經營,豈不是雙贏?

2016年8月17日 星期三

創意創新可解決問題?

首相宣佈明年起,將演算/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CT,又譯:電腦思維)和電腦科學納入新的中小學標準課程綱要,並由小一、中一及中四開始落實,以便學生可以掌握數碼創造技術。小弟才疏學淺,還未搞清楚CT到底是什麼,也不管從現在到明年只不過還有4個多月,就先鼓掌歡呼以示支持。

根據英文版維基百科,演算思維CT是上個世紀80年代第一次出現。演算思維指牽涉到臆造/模擬一項課題/難題和表達/出示其解決方案的一種思考過程,以便一部電腦(也包括人類或機器)可以有效去實踐。演算思維包含了3大階段:(1)抽象階段:模擬或生成一個難題,(2)自動化階段:表現或出示解決方案,(3)分析階段:實踐及評估。

網站也顯示了一張演算思維示意圖。不過,宗教狂熱分子一看到這張有點像易經裡的太極圖(陰陽雙魚圖),或許又有一番自我詮釋。千萬別妄下定論,請看清楚,這圖只是代表人類能力和電腦效能兩大方面的完美合併圖而已。它也可以代表軟件(人類的思考能力)和硬件(電腦或機器的效能)的完美結合。易經太極八卦圖啟發了18世紀博學多才的德國通才學者萊布尼茨悟出了二進制真諦的“傳說”也就不再贅述,還有,量子力學創辦人——丹麥物理學家波爾(Niels Bohr)的族徽也用了太極圖。

言歸正傳,CT就是一種找出問題癥結然後用最好的辦法去解決問題的學識,更白話一點,學習解決問題的技能。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無時無刻不在解決問題,有工作上的、感情的、錢財的、法制的、物質的、人際關係的……終歸一句,人生就是用創意和創新去解決所有問題的過程!

創意和創新其實非常簡單,是人人以生俱來的本能,只是某些人思考得比較快而想出新idea而已。創意和創新必然也可以通過系統化學習得到,至於發揮的程度則因人而異。譬如,我最近網購了一本台灣書,沒想到作者竟然成立了一個封閉式臉書社團(Closed group),不對外公開,只邀請買了該書的讀者加入。作者會定期在社團裡雙週做一次臉書直播導讀會。買書還可以跟作者一起導讀!就是這個簡單idea,我第一次有了買書讀書(而且是傳統紙本書)的全新體驗。依此類推,報社刊登了一些精心炮製的專題報道,也可以直接走向讀者,為什麼不在報道見報當天,編採團隊來個“專題報道交流會”的臉書直播?

我國的中小學生,即將開始學習解決問題之道,各行各業的讀者,不妨也來發揮一下創意和創新,說不定從此就改變了你的人生。

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億級Apps勢力超越大國?

臉書宣佈每月活躍用戶已超越10億,臉書旗下即時通應用程式Messenger的下載率也超過10億次,被臉書併購的Whatsapp即時通,今年2月宣佈用戶數已超過10億。今年5月份發佈的中國新浪旗下的微博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指出,微博每月活躍用戶達2.61億(每日活躍用戶達1.2億),也是在5月發佈的騰訊2016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和國際版WeChat合併的月活躍用戶達7.62億(中國QQ的月活躍用戶達8.77億)。

我國前陣子剛剛發佈了最新的2016年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已達3170萬人。一個是千萬級,其他都是上億甚至10億級,很明顯吧?龐大的數目除了代表勢力也代表了商機,況且,商機也幾乎等於權勢。單單一個手機應用程式或最近盛行的Pokemon Go手機遊戲的用戶數就超過很多國家的總人口,怎麼不教小國 “驚慌” 和自卑?雖然一個國家無法跟一個Apps相提並論。然而,全球既是一個經濟市場,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現在應該也包括了大企業),在各大領域顯然也比較有利。

擁有10億級用戶的Apps創辦人,其影響力甚至大大的超越了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近年,各國領導人到美國公事訪問都要順便拜訪各大IT公司創辦人的新聞時有所聞,這是10年前罕見的現象。這些Apps創辦人,不但掌握了強大的經濟能力,也間接影響了各國的傳媒、輿論、發言和人權自由等。Apps創辦人的人生價值觀和言行舉止,更成了用戶仿效及學習的榜樣。有鑑於此,多個保守國家都以各種理由限制或禁止這些億級Apps的應用,有時候連遊戲Apps也不例外。

製作一個Apps的力量竟然如此驚人,編碼成了人人爭相學習的技能,尤其是當今 “世界是平的” ,競爭力可以來自地球的隨便一個地點。今天做得好好的生意,說不定明天就有人通過互聯網和Apps跟你搶市;一直以來安居樂業的環境,或許明天就被人機器人和工智能干擾了。

就當我們落後人家幾十年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還研發不出來,薪水比你低很多的世界各地同行,也可能來飄洋過海來搶你的工作。這並非杞人憂天,也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開放自由市場的必然趨勢。我們現在才開始起跑,都嫌遲了,因為人家已經不止跑在前頭,而是乘坐在火箭上飛了。不信?再看一個數字:中國2015年應屆大學畢業生749萬人!

當然,若從一個國家的發展著手,總人口多寡並非制勝關鍵,因為很多人口眾多的“大國”,依然還是在“發展中”。追究其因,首推教育,然後是創意,還有自由及平等的機會。真正有實力和勢力的先進國,教育必然是啟發人心且激發創意的,國民受教育的機會固然也是平等的,人人都可自由自主的生活,發揮創意的機會當然就更加無限了。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手遊使社會問題複雜化?

任天堂的第一款手機遊戲《精靈寶可夢》(Pokemon Go)狂潮橫掃全世界。有IT業者表示,這只不過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手游,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宅在家裡玩電腦遊戲或網絡遊戲的宅男宅女們,一舉引誘出戶外,並回歸到現實生活中。

通過這款地緣式(LBS)加增擴實境(AR)遊戲,人們才發現,原來世上有那麼多的遊戲玩家。這群玩家以前一直躲在家裡或網吧而鮮為人知。該款手游恍如破除了隔膜,聯接了虛擬遊戲社群和現實社會,視覺效果當然震撼。

互聯網確確實實聯繫了全世界,但是,也孤立了大家,尤其製造了家庭分裂。當今的數碼生活,因人們耗費更多時間上網而對家庭親子關係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卡巴斯基實驗室最近一項針對3700個家庭的最新調研發現,23%受訪者的孩子不再找家長談話,反而選擇上網。五分之一的受訪家長和孩子皆表示,互聯網會引起家庭關係緊張,三分之一的家長甚至相信互聯網隔絕了他們跟孩子的聯繫。近半的家長並沒有跟他們的孩子在社交網站成為朋友,因為五分之一的孩子覺得那樣做會很尷尬。

果然,人們現在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說而不語、接而不觸、感而無情……凡事都是按一個Like或發一個憤怒個鬼臉就當作解決,最壞也只不過是Unfriend罷了,無痛無癢又無情無義。這一切如果只是發生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還好,可怕的是,不少千禧年世代,一出生就生在虛擬世界裡,幾乎沒有現實社會的生活歷練,又怎樣分得清什麼是現實什麼又是虛擬?

千禧年世代,按一個Like就是對你拍拍肩膀說聲好了,哪裡還需要當面拍拍肩膀再來個擁抱?在臉書上給他們一個Angry face,比在現實中欺負他們更加嚴重一百倍,因為網上一個留言全部親友都知道,現實生活裡即使打了他一頓,也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已。

隨著《精靈寶可夢》的爆紅,勢必將有更多同類的遊戲登場,更多的虛擬世界會跟現實世界結合,社會問題也固然有增無減。目前的現實社會,弊病百出,如果再混入無數具有商業價值的虛擬社會,問題一定會更嚴重,而且範圍更廣泛,也不再局限于單個國界。

舉個簡單的例子,A國玩家入侵B國玩家的賬戶,不但盜竊了手游裡的虛擬財物,也偷了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隱私資料,執法當局如何防範又解決?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曾經發生過的案例。現在,已經有人高價出售高Level的《精靈寶可夢》賬戶了,也有人辭職不上班而全職玩遊戲,從中得到更多稀有的虛擬寶物,然後高價出售。

因虛擬世界結合現實世界產生的各種負面效應,深信沒有專家膽敢提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也不可能有完美的解決之道。如果一味要求大家從教育和管制兩大方面著手,似乎重蹈覆轍又再陷入傳統的思維。敢問各方高手,可有解救良方?

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網絡視頻“消滅”文字?

網絡視頻和串流影片直播,似乎成了全世界媒體緊隨的大趨勢,尤其是最近臉書副總裁尼可拉曼德爾森透露,互聯網上的文字式內容逐年遞減,網絡視頻卻大反其道。她因而推斷未來5年之內,臉書將 “全視頻化” (All video),使一窩蜂湧往網絡視頻大道者,更有信心的砸大錢投資于網絡視頻業務。

這位副總裁敢“豪賭”這一把,是因為臉書的調研數據發現,網友通過手機在臉書上觀看視頻的頻率是一年前的每天10億次暴增到現在的每天80億次,而且臉書較早前推出的網絡直播服務,也漸漸成了一股新潮流,以致網絡視頻霸主Youtube也不得不跟進而推出了直播服務。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仙家”們,立刻打出了“文字將從互聯網上消失?” 、“網絡視頻把文字打入地牢”等的“危言”。筆者當然對此不敢苟同,即便是尼可拉曼德爾森也坦承臉書不會放棄文字,因為人們還得用文字為視頻註解和說明,甚至還得製作字幕。

可以包含大量訊息的視頻,在互聯網上可以快速傳輸,必然是說故事的最好方式。然而,很多人忽略了視頻是一種順時性連續式電子媒介,不從頭順時看下去,是無法得知完整的內容訊息。以一段介紹藥物功效的視頻來舉例,如果停在單獨的一幀(Frame,標準視頻是每秒30幀),觀眾也許能看到靜止畫面上解說人張開口和手裡拿住一顆藥丸,卻無法聽到聲音(語音無法在單獨一幀上“出聲”),而無法瞭解該靜止畫面上的訊息。

還有,網站上的視頻,大多以小圖顯示(製作者可選一靜止畫面做“封面圖”,可設想為視頻的“電影海報”),不點擊播放,是不可能知道視頻內容的,況且現在很多的視頻小圖只是一塊黑幕罷了。視頻網站上的標題、註解和說明,尤其重要,甚至是決定網民要不要點擊播放的關鍵(當然也包括視頻的“海報”是否吸引人)。文字的可見即得性及速讀性,就在這裡發揮了關鍵作用。(形象文字方塊字的效果更佳,不過那是題外話。)

依此類推,如果臉書上全部都是一塊塊的“全視頻”模式,根本就不可能成為迅速傳遞訊息與方便溝通的社交平台,因為網民不可能每個視頻都點擊去看下,即使會點擊播放,也不可能每次都有耐性看完整個視頻,自然也就無法得知全部訊息了。

包含影音(和時間線)的視頻,無疑是一種記錄事件發生過程了最佳媒介,也是新聞報道或現場重現的最佳方式。內容訊息的傳播和傳遞,固然是通過越多的媒介和平台越好,若硬要以視頻取代文字作為社交溝通的唯一媒介,或將適得其反。

臉書5年之內會不會變成全視頻網站,筆者認為:IT界瞬息萬變,大家走著瞧吧!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迎接與機器人共處的時代

人機再大戰!據報道,當今圍棋棋壇世界第一人柯潔,今年之內,有望可跟谷歌的人工智能AlphaGo大戰。筆者上個星期,就目睹了華碩研製的家用機器人Zenbo的威力。以後,價廉物美的家用機器人,必然會越來越多。

機器人的話題,已是老生常談。筆者是樂觀派,肯定樂見其成。與此同時,筆者也不會忽略機器人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引起的各種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安全,甚至政治上的問題和爭議。作為高科技產品消費大國之一的我國,應該正面及積極的看待機器人的事務,提前準備迎接這個人機相處的世界,千萬別等到機器人大量進入我國,才開始頭疼醫頭,腳痛醫腳。

華碩的Zenbo才賣599美元(約2500令吉),可謂價廉物美。不少小康之家,應該可以負擔得起。家用機器人的好處,不想再贅言。儘管這些家用機器人,比較適合在家裡使用,但是,難免有人帶它外出上街,就像寵物一樣,隨主人到處溜達。

一旦機器人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所引發的問題,自然必須得到法律和人情上的合理對待。(機器人有沒有“人權”,不是此文的探討範圍。)在此,不妨天馬行空“狂想”一下:

機器人在購物商場走失、被惡意破壞、被偷走、被干擾、被阻止進入公共場所、機器人撞傷了公眾人士(孩子)、撞壞了公物、破壞公共次序、誤闖禁區、跟著主人進入(男/女)廁所、機器人進入電影院、機器人闖紅燈過馬路、機器人誤入車道……

隨手拈來,就有一大堆可能發生的問題,有關當局,是否應該開始瞭解及設法準備了?你或許又說筆者杞人憂天,譁眾取寵啦!現在網購非常普遍,即使這些機器人還未正式引入我國發售,公眾也可以網購啊!

電腦出現時,我們沒有準備好;互聯網出現時,我們沒有準備好;智能手機出現時,我們也沒有準備好,社交媒體出現時,我們還未準備好;機器人出現了,我們也沒準備好?

不只是有關當局,人們也應該多多去瞭解這些以後可能取代家人或寵物位置的“伴侶”。你或許可以這一生都不買不用機器人,可是,你無法制止我們的下一代不用機器人!科學和科技進步,肯定是無法抗拒的。筆者還是老話重提:與其抗拒,不如打開心思,即使不想用機器人,也應做好心理準備,說不定,明天你家的孩子就“娶”了一個機器人伴侶入門了。

2016年6月1日 星期三

慎防商家“科技詐騙”

最近,本報大篇幅報道了系列詐騙案例,希望讀者們尤其是懂得華文的讀者,凡事要鎮定又謹慎,先疑先問再三確認,別因貪變貧。資訊工藝發達的時代,筆者想談的是,“科技詐騙”,說白一點,就是用消費者不太瞭解的術語,誇大其辭或迷惑消費者。

全世界的智能手機市場,除了印度和印尼外,包括中國都幾近飽和。兩三年前,某些手機商,掌握了消費者追求 “高性價比” 的習性,的確使用了當時處於高端的硬件和低廉價格而吸引了無數消費者。如今,智能手機市場幾乎飽和,硬件技術也臨瓶頸,商家紛紛朝向高盈利的高檔旗艦手機市場發展。渾水摸魚的手機商,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以市場上通用的硬件配置組裝手機,然後以“具有眾多黑科技”、“技術含量高” 等的噱頭吊高來賣。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商家或許可以一時騙得過媒體,但是,消費者卻非常精明,市場也相當成熟。當市場趨向成熟,缺乏獨家自主技術,也無其他優勢的商家,必然被市場淘汰出局。對市場趨勢敏感的消費者,必然已發現,很多曾經光芒畢露的“名牌”手機品牌,現在都靜了下來,有者甚至淡出了市場。兩三年前,因政府 “資助200令吉回扣給年輕人買手機” 而崛起的本地手機品牌,現在還有多少家?

汽車業也是經過百多年來的百花齊放發展,才漸漸定下了現在的外形和業界標準。缺乏自主技術(也就是目前全世界最爆紅的IP,知識產權)的汽車製造商,貼牌子的新車也不太好賣了。手機市場也不例外。某手機商做過研究,我國市場上有七十多個品牌的手機在競爭,想脫穎而出,必須具有強大的實力,還有自主的技術及科研。

之前搶購高性價比手機的消費者,大部分都已經買了。現在是追求高質手機的市場,因此,手機商也轉移戰場,順應市場而陸續推出高檔次、高品質的旗艦機。但是,這個金字塔最頂端的市場,早已被兩大品牌佔據已久,其他手機商也許要再使出“低價” 這個兩敗俱傷的殺手鐧,才有可能搶到一席之地。精明的消費者,來日會看到更多價格比較低廉的旗艦手機面市,總算是最後得利的漁人。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簡樸+智能化是理想生活?

最近讀著日本名劇作家橋田壽賀子的《減法生活術:簡樸最好》。作者因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加上福島核能電廠事件對日本人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響而自我反省,並由奢入儉,開始了“減法”的生活。

環保意識日益強盛,回歸自然和過簡樸生活,肯定利多於弊,更是大部分新世代的理想生活方式。要過簡樸生活,就像橋田壽賀子反省和提倡的:減少不必要的奢侈品,降低物質需求,再減少家庭電器的應用以避免生活上過度依賴電能和其他資源。能減少使用電當然很好,甚至完全不用最好。然而,科學進步和物質豐富的時代,IT產品和家電是生活上已無法割捨的必需品。雖然筆者認同簡樸又不用電的生活,不過,希望大家也應過高質的智能生活。

簡樸+智能化的生活,似乎比較實際。如果為了節省而堅持繼續使用舊產品,實際上並不符合節能的目的,因為舊產品效能一定比新產品遜色,IT產品和家電都不例外。譬如舊款式的冰箱、冷氣機,因為電子和生產技術的突飛猛進,新的效能固然比舊款強,耗電量也更小,而且所用的冷媒也比較環保。因此,要環保節能,不妨先換掉家裡那架用了十多年的老冰箱或舊冷氣機更划算,而且冰箱和冷氣機是家裡前5大最耗電的家電。

筆者一直都不鼓勵大家盲目追求新科技產品,勢必用到不能用為止或無法應付需求才替換。筆者訂用的光纖到戶高速寬頻服務,提供了免費的互聯網電視廣播服務,平時只是用來看看中文新聞節目。去年年底,該互聯網電視服務推出了手機版的Apps,可在兩部裝置上免費使用。筆者在平板電腦上安裝了一個Apps後,就用平板電腦取代比較耗電的平面電視機來收看中文新聞節目,因而省下了一點點電費。這只是智能生活一個實際例子。

政府減少了電費的補貼,用電量越多,電費越貴。某國際電器巨擘的專家說過,要節能省電,除了盡量改變生活習慣,必須借助新科技才能達標。他強調,人們不可能因為要省電而晚上不開燈,但是,如果把電燈都換上節能LED燈,就可以維持現有生活習慣的同時也可省電。筆者就嘗試了這種一舉兩得的方案,把家裡的電燈全部換成節能的LED燈,電燈數目沒減(反而多加了兩三盞LED燈),還是像平時生活一樣開燈,照明亮度也沒下降,結果當月的電費,較前一個月減少了近10令吉。區區一個小小的組屋,就可省下這麼多,大家庭和大企業,數目應該更可觀。

作為精明消費者,使用IT產品必須更要懂得簡樸+智能生活;買電腦要買一機多用的變形電腦,買手機要買最高性價比的,買數碼影視產品要考慮以後的擴展和升級需要、簽訂通訊服務配套要精打細算……總之,能免則免,可減就減,能不用最好就別用。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人工智能積極導向正道?

最近,IT界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事:
發明電子郵件的Ray Tomlinson疑因心臟病爆發逝世,享年74歲。用來標示電郵箱地址的 @ 符號,應該成了人類生活上一個永久的標誌。第二件事:曾經擊敗過歐洲圍棋冠軍的人工智能系統 “阿爾法圍棋” (AlphaGo),又再贏了韓國圍棋冠軍李世石
(截稿時,比賽還在進行中,不過,
AlphaGo已贏了3局。
世界把此事視為“電腦戰勝了人腦”,而且凸顯了背後的
機器學習、
神經元網絡及人工智能。

這兩件事情,沒有直接關係,不過,卻是人類資訊工藝(IT)發展史上的兩個重要里程碑。
IT界的發展先鋒們,當然不是為了千古留名(能流芳百世當然最好),而是以改善人類生活為首要目標,賺取盈利是順理成章的事。電郵發明人 Tomlinson 于1971年使用了@這個符號,也是為了方便在不同的電腦網絡裡互傳訊息罷了(當時互聯網甚至還未成形)。他也沒想過一個小小@符號,從此改變了人類的通訊方式。儘管現在垃圾電郵和網絡釣魚電郵氾濫成災,他當初一定沒意料到凡事都會被人類誤用和濫用。

另一方面,電腦戰勝世界圍棋/象棋高手,已經是轟動世界的第三次了。1997年IBM的深藍(Deep Blue)超級電腦,就打敗了俄羅斯的象棋高手卡斯帕羅夫。去年,被穀歌收購的AlphaGo人工智能系統,以5比0的成績,戰勝了歐洲圍棋冠軍樊麾(中國出生的法國圍棋棋手)。筆者深信AlphaGo將再以5盤全贏戰勝韓國圍棋冠軍李世石。

悲觀的人,腦海裡立刻出現了電腦機器人統治人類的科幻世界。樂觀的人卻表示,區區幾場圍棋象棋比賽,並不能代表人類的整體智慧。嚴格來說,那也只不過是一種演算每步棋後可能出現的有限結果罷了,電腦的核心功能就是演算,當然能比人類演算得更快和更多啦!

要預測人工智能對人類世界的負面影響,未免言之過早,因為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東西,又何從預計呢?邏輯上,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做好事,必然也可以做壞事。與其杞人憂天,不如看好的方面,讓人工智能去處理需要大量參考資料和重複式又不會犯下人為失誤的繁瑣工作,譬如分析和診斷X光圖、從事重複又單調的組裝步驟、進行需要大量數學計算的數據分析等……

人類研製電腦,本來就希望電腦能勝過人腦,但這並不代表人類要電腦也有智慧,只是希望電腦能有像人類一樣的感知思考(演算)能力並排除人為失誤去幫助人類解決問題而已。

科學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永遠不可能擁有智慧的,更不可能擁有人類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穀歌去年已把人工智能系統和相關資料轉成開源碼,讓全世界研究使用。我國的IT人應該積極參與人工智能的研發。若不想人工智能以後變壞,大家更應該積極的去研究人工智能,把它導向“正道”。然而,在等待較完善的人工智能系統研製成功之前(可能是數十年之後),認識及接納人工智能的第一步:不妨跟電腦下一盤棋,如果輸不起,就聽網民的建議,拔掉電源插頭吧!

2016年2月24日 星期三

善用資訊工藝為民服務

據報道,配合農曆新年進行15天的 “安全行動8” 期間,發生了261宗死亡車禍和死亡人數達279人,同比去年的 “安全行動6” 死亡車禍284宗和死亡人數307人,雖然有所減少,但是,全國副總警長拿督斯里諾拉昔卻不滿這次的安全行動並沒有達致警方要數字減半的目標。

由於車禍死者以年輕人居多,警方除了繼續努力教育年輕人遵守交通規則外,也積極探討28年來不曾調整過的交通罰款,希望通過提高罰款數額以嚴懲交通違規者,進而減少死亡車禍率。與此同時,政府也可能重啟自動執法系統(AES)和扣分制,多管齊下減少交通違規及降低死亡車禍率。

政府的積極行動和努力,大家有目共睹。駕駛人本身是否珍惜生命和全力配合政府才是關鍵。筆者一直強調,資訊通訊工藝(ICT)主要目的是改善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我們不僅必須改變對道路安全的認知和改善駕駛習慣,也應善用最新的科技,增加行車安全。

譬如,筆者農曆新年回彭亨家鄉,即使只有一條路可走,還是一直開著 Waze導航,就是為了要得到最新的交通資訊。到了文冬和勞勿這兩個交通瓶頸,Waze會顯示塞車的時間約半小時,還會顯示筆者駛過塞車區的進度。知道了要比預計的抵達時間延遲30分鐘,筆者作好心理準備,不再煩躁不安。同樣的,回霹靂娘家時,在必經的大橋上發生了連環車禍,Waze上立刻有用戶提出了車禍警報,Waze更快速的計算了塞車時間,交警也趕到場維持交通次序。筆者經過拖車公司正在清理的車禍現場,看到後面長達數公里的車龍,大家都耐心等候,可是,還是有少數魯莽駕駛人違規超車及使用緊急車道而引發了連連驚險事件。

當然,有關當局也可以善用導航和實時交通狀況報告應用程式,譬如路邊的割草承包商或道路維修承包商,可以在Waze提交警報,以便提醒駕駛者。同樣的,其他相關機構,也可以善用類似的應用程式,適當的提交交通警報,幫助駕駛人提高警惕之餘,還可讓駕駛人另覓捷徑,提早規劃最佳行程。有關當局不必把這些應用程式視為公眾避開交警檢舉的工具,反而應往好的方向思考,積極參與並大方的在Waze裡提交交通檢舉的警報,讓駕駛人更小心駕駛。這就像在Waze裡建立了大量免費的AES告示牌,畢竟警方的最終目的是減少交通違規事件,而不是以逮到違規者開出罰單為績效。

倘若政府不想用外國公司的應用程式,不妨自製一個全國通用的實時交通報告及導航應用程式,跟全民一起改善交通狀態及減少交通意外事件。工具可以是利器,也可做壞事。以民為本的政府,更應該善用資訊通訊工藝為民服務,而不是反過來讓人民利用科技來犯規。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善用科技盡顯孝心

智能手機普及化,加上手機上網費大幅度調降,的確為公眾帶來不少好處,也大大的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然而,並不是很多人懂得善用這種便宜又方便的科技產品,更甭說用來改善長輩的生活習慣了。

最不願看到樂齡人士或公眾,在銀行、郵局、電訊公司櫃檯等,領號碼排隊處理各種財務事項。大家動動腦筋,思考一下怎樣善用資訊工藝和通訊服務來改善長輩們的生活。歡慶農曆新年選購大量年貨之時,筆者建議,不妨也給家裡樂齡長輩們,買一部智能手機或熒幕大一些的平板手機,再加一個手機上網數據配套。

首先,教長輩們使用即時通Apps。這不但可以省下大筆通訊費,也可以跟親友和兒孫們保持頻密的聯繫。即使長輩不會用輸入法打字也沒關係,可以教他們用說的錄音留言。如果網速夠快,還可以用視像通話。如果長輩們要享受悠閒時光,就幫他們安裝一些他們喜歡的Apps或遊戲,譬如象棋、打麻將、小說、電子書、電子報等,再把它們喜愛的CD或黑膠唱片音樂轉成MP3存進手機裡,方便他們隨時隨地聽音樂;再不然,給他們訂用一個音樂串流服務。如果長輩懂得輸入法打字(也有手寫輸入法),不妨教教他們上網找他們喜愛的東西、看新聞、看股市報告、上Youtube看視頻。

接著請幫長輩開通一個限制每月最高結存數額的互聯網銀行賬號,並把家裡的電費單、水費單、門牌稅、排污費、通訊費等各種賬單,預設在網銀賬戶常用付費名單內,方便他們以後上網登錄網銀繳交各種賬單,不必再去郵局辛苦排隊了。

平時有駕駛的長輩們,建議在車裡裝上一部行車攝錄機,以防萬一遇到交通意外,至少可以查看事發經過和避免爭議。記得提醒長輩們,駕駛時要打開智能手機裡的衛星導航Apps(Google地圖導航、Waze或HERE),除了可避免迷路外,這些Apps會顯示座標和地圖,尤其是夜晚或雨天行車時,可讓駕駛者提前知道前面的路況。某些Apps,還能提供實時交通路況報告,隨時提高警惕。或許還可以買一部功能手機,收藏在車裡備用,只要有電和SIM卡,就算沒法撥通999,也可以撥112接去緊急求救電話。

經濟能力較強的,或許可在長輩家裡安裝一個寬頻網絡服務,附帶來的互聯網電視台,應該可以讓長輩們消磨不少時間了。獨居長輩的話,不如安裝一兩個網絡攝錄機(IP cam),再把IP cam的網絡賬號交給兒孫們,讓他們在外地甚至外國,隨時登錄IP cam查看家裡的狀況。如果放心不下患有輕微失智症的長輩,可買一部個人保安器或安裝相關的應用程式。這樣不但可隨時隨地監督長輩的一舉一動,還可設立GPS保護網,只要長輩帶著該個人保安器或智能手機,離開保護網範圍,監督人就會收到警報。萬一長輩不幸發生意外,也可以按緊急鈕發出求救訊息。

千萬別小看一部幾百令吉的智能手機和幾十令吉的上網費,如果運用得當,不僅可以盡顯孝子孝女的本份,還可改善老人家的日常生活。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跨境電商毀滅零售商?

地球是圓的,世界卻是平的,互聯網世界更是一線通。別以為你可以躲在井底賣你的“辣死你媽”,就可以代代平安;無孔不入的互聯網加上物流運輸全球一體化,很快就使你袋袋“清光”!或許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很多精打細算的消費者,已減少光顧本地零售店,也盡量不在本地消費而上網網購外國貨,這除了節省還可免付GST消費稅。

2013年中國淘寶公佈過馬來西亞註冊用戶人數超過21萬。若以每年雙位數增長的保守估計,今年大概達30萬人。假設,每個用戶每年花100令吉在淘寶網購,一年就有3000萬令吉外匯流失。數千萬甚至上億令吉,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並非大數目,不過,對於一個剛起步的本地電商市場來說,卻是一筆大數目,況且,這還不包括GST。再看看國內的數據。去年正式開張營業的本地電商市場11Street.my,一年之內就招攬到1萬3000千多個賣家,該公司的投資也從原定的3500萬令吉增加至6000多萬令吉。

目前,跨國網購還有一些物流及稅務限制,以致本地消費者還得依賴壟斷式的進口服務,譬如貴重物品、家電、高科技產品、地緣式產品等。隨著世界經濟局勢的改變,各種限制將逐漸消除。近年來,互聯網上出現的代購業及集運服務業,已解決部分貨物不賣出國及運輸費高昂的問題。倘若各地政府更開放市場(譬如簽約加入了某跨國經濟組織),消除了稅務和貨運限制(包括消除保護主義),國內的物流系統又獲得更大改善,或許,不久後,我們就可以以便宜的價錢,駕駛嶄新的日本豪華車、穿歐美名牌服裝、吃澳洲海鮮和歐洲水果、喝法國名牌紅酒……同樣的,我們的萬果之王和果后及本地水果、可可飲料、巧克力、炸魚餅、沙爹、燕窩……還有草藥、藤製品、手工藝品等,也可以直接賣到全世界。

電商市場是開放及公平競爭的市場,你可以買外國貨,當然本地產品也可以賣到外國去。問題是本地零售商和國產的商品,有沒有競爭能力跟外國貨搶市?筆者就曾經從淘寶買了10條網絡電纜,加上最貴的直運費(接近物價的40%),也比跟本地電商網購同樣的商品來得便宜數十令吉。如果本地電商(包括實體零售商)只會轉賣從淘寶或阿里巴巴網購的商品賺差價,遲早就被國際出口電商淘汰出局!

本地零售商唯一的出路,不能再靠內需,也不是比價錢,而是要從一直以來的Trader(貿易商)和中介人,轉型到生產本身的創意產品及打造自己的品牌,最終創造及擁有各自的知識產權。事實上,關心國家發展和經濟趨勢的IT人,早在十多年前全世界去中國建工廠時,已經呼籲本地中小型企業轉型到ODM(原創設計製造商),只是大家當時沒有Feel到大禍臨頭罷了。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粉絲和Like只是一種虛榮罷了?

近來經常看到這樣的商業促銷活動:譬如想得到額外的10%折扣或一份小禮物,必須先登錄商家的面子書(Facebook)專頁Like一下。網購時也一樣,想要折扣或便宜一些,必須註冊成為公司會員,或登入公司網站下載禮券。

在商言商,這樣的促銷及增加粉絲的商業活動,當然無可厚非。但是,現在很多公司把累積粉絲視為拓展業務的目標,有些甚至花錢去買“殭屍粉絲”來充場面。店家是否有想到過常客的反應?當他們聽到第一次上門的新顧客只要Like一下就有各種優惠,而老顧客卻什麼都沒有的感受?

事實上,很多專家已經表明,社交媒體上的粉絲其實並不代表什麼;如果擁有龐大的粉絲群卻無法轉換成交易和盈利,那只是一種虛榮罷了,況且,人人都可以註冊多個賬戶來換取優惠,即使Like了,以後也可以隨時unlike或再Like。

筆者曾經試過親自登門要進住某渡假村酒店,跟櫃檯服務員查問一下優惠詳情,沒想到,通過網絡訂房竟然更便宜(酒店還得付佣金給訂房網站呢!),當場付現款入住不但沒有優惠,反而還可能分配到風景比較不好的房間。將心比心,作為精明的消費者,如果我已經在你面前了,你還要誘使我轉移到互聯網的虛擬世界去,那豈不是等於叫我以後別登門光顧了,只要上網就行了?這種輕重不分還把Walk-in顧客當成“白撞”的商店,完全忽略了顧客至上的經商黃金原則。除非是獨一無二又非買不可的壟斷生意,否則休想筆者回頭再次光顧。

互聯網的出現不僅為人們帶來方便,也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通訊及聯繫。開門做生意,除了商品買賣,最佳經商手法就是跟顧客做朋友,建立生意以外的人際關係,使顧客像朋友見面那樣經常光顧。顧客買的雖是冷冰冰的商品,希望得到的卻是一種親切服務和店家的交情。無奈的是,現在的商家較注重於虛無縹緲的網絡聯繫和Like多過面對面的接觸和交流。

互聯網上,顧客除了找便宜、找優惠、找禮券,難道會認真的跟你那花銷的網站卡通代言人交朋友?只要競爭對手稍微比你便宜幾令吉或加個免費運送,無論平時多麼堅守在專頁上又按了多少個Like的頭號粉絲,也只需手指點擊一下熒幕就離你而去了。

中國網民說過“互聯網上,神馬(什麼)都是浮雲!” 粉絲和Like都只不過是虛擬數字而已,相當難轉換成盈利。商家必須清楚,真正的客戶始終是有情有義活生生的人啊!除了不斷派電子禮券優待網絡上的粉絲,在面對真人顧客登門光顧時,尤其是老顧客,應給顧客實實在在的商品和服務,讓顧客開開心心付你實實在在的鈔票!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流媒體服務毀滅式創新?

上個月,筆者剛說過,逾百年歷史的電影和電視廣播業,將迎來一場革新。大家還以為我國的市場比較傳統及保守,不太可能這麼快就被革新。沒想到,新年伊始,美國最大的流媒體視頻服務供應商Netflix就一口氣殺入了全球130個國家,當然包括了我國。

這意味著我國的衛星廣播電視台、傳統大氣免費廣播電視台、互聯網電視台等,甚至包括電影院,一夜之間就中招!這種只需付低廉月費,就可通過各種器材、各種熒幕、各種方式隨時隨地又隨意收看數以千計電影和電視劇的串流媒體服務當然比月費昂貴還得乖乖呆在電視機面前準時收看節目的傳統廣播更受歡迎,更令人感到物有所值的是,既然用戶付了錢就不會強逼你去看廣告!

顯然這又是另一種“毀滅式創新”服務。以前收看電視節目的權利,從電視台轉移到觀眾手中,而且是即時的服務;觀眾喜歡在哪裡看、什麼時間看、用什麼來看、快播、倒帶、暫停、無限量重看……全部都行!古語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大概就是這種氣勢了!

然而,不是每個傳統商家都可以接受這種“顧客大完”的商業模式,因為這種全球化商業模式,也對各領域產生了無法預知的影響,譬如本地的電檢局可能就要頭疼了,突然殺入數以千計的外國影片和電視劇,該如何處理及審查內容?另一個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分享(沒有盜版了,因為太方便了又不必下載存起來),譬如用戶可以在嘛嘛檔跟朋友聚餐時,拿出來板電跟親友一起看最新電影。

由此可見,毀滅式創新不僅僅毀滅單一行業,也可能改變了生態鏈內的相關行業。就拿目前備受爭議的UBER招車服務應用程式來說,它並非只是改變了的士行業而已,更可能改變了人們擁車買車的傳統價值觀,Netflix或許會改變人們看電影的方式和習慣,甚至延長了一部電影的“生命期”。

有利必有弊,“毀滅式創新”必然也創造了新商機,例如,UBER使人人都可以當司機載客賺外快,Netflix就把電影院帶入了家家戶戶,那些家裡建了家庭影院的屋主,閒餘時播映幾場電影,讓公眾付費入場又有何不可呢?再樂觀一些,這樣的商業模式,也為本地的獨立電影製作人或小本投資人有利,因為他們的電影也可以一次過進入全球130個市場長期放映,更不必因本地電影院線因政府強制上映一個星期後下畫而斷了收入來源。對消費者而言更是好事,不但可以節省一家人看電影的娛樂費,也可隨時看一部舊了或下畫了的電影。

大家當然可以說,“毀滅式創新”商業模式,在數碼化商品、虛擬商品或服務式市場比較容易實現,有實體商品和需要物流運輸的市場,比較難做到。事實是否如此,惟有拭目以待,因為毀滅式創新仍在進行中,成效和後果,暫時還不可估計,也無法預測。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以正面及樂觀的心態,去迎接這種勢不可擋的新世界。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整合式客服中心立刻解決客戶難題?

光陰如梭,眨眼又是全新的一年,資訊通訊工藝發展更是快如閃電。正好是111年前的1905年,愛因斯坦就計算出了世上最快的東西:光速;也有人說,以電場方式傳遞的電流也接近光速。因此,千禧年世代以為按下了電腦鍵盤或點擊了手機熒幕的那一刻,立刻就有結果,世界也會有答案。然而,他們萬萬沒想到,我們還未進入機器對機器(M2M)的時代,雖然很多事務都電腦化了,最終還得經過人工處理和決定,才會有答案和行動。

現代人日常生活中與社會環境互動所產生的反應和結果,也要像智能手機一樣一點擊就出現畫面和結果。千禧年世代,凡事都視為理所當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加上資訊通訊工藝發達,以為什麼都有求必應。這種凡事求快的現象,除了衍生出連鎖快餐店和速食、速讀、速遊文化外,也延伸到各種服務行業。尤其近兩三年,各大企業因想更快為更多客戶提供即時服務而開通了各種客服管道。除了被人詬病的傳統熱線電話和手機外,現在的顧客還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如面子書和推特等、即時通應用程式如推特、Whatsapp等、網頁實時聊天(Live Chat)和電郵等的通訊方式接觸客戶中心。

這看起來好像很有效,也與時並進。其實不然。筆者最近就同時用了三四種客服管道,去解決一個相當簡單的難題。筆者一邊用固線電話一邊用推特,撥了幾次電話,又接通了幾次,還等了數十分鐘再被轉到數個不同的部門,最後記錄在案,只給我一個案子編號;推特則表示會跟進案件。之後用電郵:沒回應。然後登錄網頁賬號用實時聊天,有結果,還是要等候處理。最後,親自去客戶中心,客服小姐一看文件就說“這是人為失誤”,在電腦上按幾個鍵,問題立刻解決!

天啊!為了一個小小難題,該大企業就動用了三四個客服員,為一個人提供了同樣的服務,這不僅浪費了該企業的人力資源,也消耗了筆者的時間和金錢。這種散佈式多管道顧客服務,雖然多管道提供服務,卻重複做同一事情,不但沒有帶來經濟效益,反而使人加倍反感,以為更多人辦事卻越幫越忙。

倘若這些不同管道的客服服務,能整合起來成為一站式多管道客服中心,而且全部管道的客服員都擁有同等級決策權限和多管道的運用能力,或可應付更多來自不同管道的顧客,績效也會提升。關鍵是,這類整合式客服中心系統,必須要有能力辨識顧客,採取一對一的處理方式。當某顧客像筆者那樣同時從多個管道聯絡客戶中心時,系統必須由最先接待的客服員處理,其他管道若接到同一顧客,可以轉交給第一個接待的客服員全權負責。

資訊發達的全方位顧客,總之會用他們認為最方便最恰當最快的方式,要求快速解決問題,而整合式客服中心的功能也應該只有一個:立刻解決客戶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