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ROMA羅馬之旅:Day02:Musei Vaticani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Vatican)其實是世上最小的國家。她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其網址的結尾是 .va。這就是梵蒂岡的網站,你們可以慢慢去了解她,而我對她的了解,也非常片面,只有兩樣東西,我知道是梵蒂岡的:梵蒂岡博物館和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也叫做The Holly See。坦白說,我都不知道她的國界在哪,因爲從羅馬進出梵蒂岡,就好像到另一條街一樣簡單,不必國際護照,也無須簽證,更無人過問。

我跟隊友從Colosseo出來後,就到競技場對面的Colosseo地鐵站,各自買了一張1歐元,能無次數乘搭地鐵75分鐘的BIT票,取道Linea B(B路線。羅馬市地鐵分成藍色的Linea B和紅色的Linea A路線,大部分古跡和旅遊景點都遍佈在紅色的A路線數個站附近,所以以地鐵游羅馬,最方便),從Colosseo站往總站Termini方向,經過Cavour站,就到了總站,下車換Linea B往西部終站Battistini方向,經過Repubblica站、Barberini站、Spagna站、Flaminio站、Lepanto站,然後在Ottaviano站下車。(據隊友説,他手上的那本他友人推薦的臺灣MorokMook羅馬游指南雜誌,這個站名少了一個T字) 我們從Ottaviano站出來,往南走向梵蒂岡。大概3~5分鐘,就看到梵蒂岡高高的城牆邊,排了長長的隊伍。當時才早上11點多,是萬聖節的前2天。隊友說要看看路邊攤檔賣的靴,讓我先冒雨去排隊。

其實,那根本就不是整齊的排隊,只是各國遊客們,左邊靠著圍牆,排在路墩上。由於開始部分的路墩較寬,可容納4~5人,就4人排成4條長龍。我開始還搞不清楚怎麽一回事,只好跟著大家的後面慢慢前進。後來看到不斷有遊客越過我們右邊從公路趕到前方。我也不敢離隊。這樣排著怪隊伍,也沒有任何執法人員管,遊客們也搞不清楚,都滿臉狐疑的。
兩三分鐘後,隊友來了,就插隊到我身邊來。他看到很多遊客超前,就離隊到公路上去看看,結果回來我身邊時,被一名外國女遊客,用英語責駡他插隊。隊友無奈地向她解釋。這麽多遊客插隊她偏偏選上我的隊友責駡,我暗想,可能我和隊友被人誤會為不懂禮節的中國人了。(我沒有侮辱中國人的意思,但這卻是唯一的可能,因爲隊裏我只看到我跟隊友是華人,我們還用中文交談。)唉!真是無辜。
冒雨排隊,還要受氣,真是不爽。幸好我們前面有隊5~6人的美國遊客隊(我猜是美國,因爲……),由一位口操標準美式英語的美麗女導遊帶隊。這位女導遊,用流利好聽的標準美式英語,向她的團友解釋梵蒂岡博物館的一些資料。我排隊排得無聊,就在後面傾聽,順便還偷拍了美女導遊的照片。
唉喲!在高高的城牆下冒雨排隊,實在不好受呀!後來排了大概45分鐘,約11點45分,才進入博物館。進去了還得排隊買票,經過保安掃描檢查,才乘著斜斜的電梯上樓。Musei Vaticani(梵蒂岡博物館)的入場票價是13歐元,只能入場一次,不能在當天重復使用。

梵蒂岡博物館主要分成兩層,共有數個展覽館。我雖和隊友一樣對西方藝術和宗教沒興趣,但他卻一直趕我跟他一起走馬看花。在博物館呆不到兩小時,就離開了。很多藝術品,都只是隨便拍照,也沒細看作品介紹。後來從在裏面呆了整天的安娜兄妹得知(加上後來回國後上網查)我們只看了小部分,遺漏了很多重要的東西。雖然後來我舊地重遊,不過,只去聖彼得大教堂,卻從未想過再排隊花錢,再進去梵蒂岡博物館。這點,就是我今次羅馬游的唯一小小遺憾。如果許願有靈,以後能再到羅馬旅遊,我一定要呆在梵蒂岡博物館內,全部東西看個清楚。
這就是著名的Michelangelo Bounaroti于1498年(後來找資料才知道的)創作的“哀悼基督”(The Mourning of Christ)作品。雖然中國百度百科網站的資料指,這作品目前放在聖彼得大教堂內,但是,我卻在梵蒂岡其中一個全部收藏圖畫的展覽館前面見到了,而且還觸手可得。難道這是複製品?不可能吧?(唉!這就是走馬看花的後果,什麽都搞不清楚。)後來我查看我在聖彼得大教堂內拍的照片,才發現裏面的確有這個作品(而且我還從較遠的距離,拍了兩張照片,因爲被玻璃圍起來了。)。
看來,這非常可能就是技術高超的複製品了。難怪那麽隨便置放在展覽館前面,讓人觸手即可踫到。也有人說Michelangelo前後共創作了兩個同樣的“哀悼基督”雕塑品,不知道真假。誰今後有機會去梵蒂岡博物館和聖彼得大教堂,一定要解開這個謎!或者哪位歷史或藝術高手,可以解惑?
不知道哪位畫家的作品,被玻璃(好像是透明塑膠)封起來的。
這是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壁畫。不過,安娜卻説原畫還有一張比較小的。我比較相信她,因爲後來在回程的飛機上,她是拿住一本西方畫本在看。說起來,我對這“最後的晚餐”印象非常深刻,因爲小學時,不知道爲什麽我超喜歡畫畫。有次(應該是3年級吧?),念到有關達文西的文章,裏面提到“最後的晚餐”這名畫。我這個當年的小呆瓜,竟然在練習簿上,自己憑空想象,畫了一幅現代版的“最後的晚餐”,然後還交給級任老師。天呀!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好笑。我不知道,老師有什麽感想。可是,見到真跡時,我卻沒時間好好欣賞,有點可惜。以後有機會再到梵蒂岡博物館,一定要呆一天,還要看完全部歷史才去。
這是“最後的晚餐”畫中耶穌的腳。原來以前就有拖鞋了,而且耶穌的腳趾,好像尾趾特別短。
這肯定是達文西的作品,因爲我有看牌子,不過卻不知道是什麽,只是看到達文西的名字。
埃及展覽館裏面的其中一具木乃伊,蠻恐怖的。它的另一邊還有一具,不過卻是包裹住的。
梵蒂岡博物館的一個廣場。細雨紛飛,拍照還得一手撐傘,一手拍照。雨季游羅馬,絕對不好玩,也不值得。
原想坐下休息一下……無奈,天不作美……
另一展覽館内的雕像,很逼真,也很多人,幾乎無法停下拍照,因爲會被後面的遊客一直推前。
其中一個天花板,混合了雕像和圖畫,石像跟壁畫都一樣逼真,只能靠顔色來區分。
離開梵蒂岡博物館前,順便到小小的郵局,買了一張0.50歐元的明信片,貼上0.80歐元的梵蒂岡郵票,寄回自己的家作紀念。(不過,快兩個星期了,還沒收到……)
走下這個旋轉梯,很可能以後都沒機會再到梵蒂岡博物館了。不過,我看到有人往上回頭的方向走,可能依依不捨,想再逗留多一會吧!

2 則留言:

  1. 你好,我从jacez那里连过来的。
    很喜欢你取景的拍摄角度,尤其是那张路边休息椅的,很有意境感。

    回覆刪除
  2. 謝謝你的讚賞。其實當時天下細雨,已無法拍更好的照片,只好找些特別角度來拍。每想到還有天使的讚賞,實在難得。

    回覆刪除

謝謝你留言。我看到就會立刻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