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IT界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事:
發明電子郵件的Ray Tomlinson疑因心臟病爆發逝世,享年74歲。 用來標示電郵箱地址的 @ 符號,應該成了人類生活上一個永久的標誌。第二件事: 曾經擊敗過歐洲圍棋冠軍的人工智能系統 “阿爾法圍棋” (AlphaGo),又再贏了韓國圍棋冠軍李世石
。
(截稿時,比賽還在進行中,不過,
AlphaGo已贏了3局。
)
世界把此事視為“電腦戰勝了人腦”,而且凸顯了背後的
機器學習、
神經元網絡及人工智能。
這兩件事情,沒有直接關係,不過,卻是人類資訊工藝(IT) 發展史上的兩個重要里程碑。
另一方面,電腦戰勝世界圍棋/象棋高手, 已經是轟動世界的第三次了。1997年IBM的深藍(Deep Blue)超級電腦,就打敗了俄羅斯的象棋高手卡斯帕羅夫。 去年,被穀歌收購的AlphaGo人工智能系統, 以5比0的成績,戰勝了歐洲圍棋冠軍樊麾( 中國出生的法國圍棋棋手)。 筆者深信AlphaGo將再以5盤全贏戰勝韓國圍棋冠軍李世石。
悲觀的人,腦海裡立刻出現了電腦機器人統治人類的科幻世界。 樂觀的人卻表示,區區幾場圍棋象棋比賽, 並不能代表人類的整體智慧。嚴格來說, 那也只不過是一種演算每步棋後可能出現的有限結果罷了, 電腦的核心功能就是演算,當然能比人類演算得更快和更多啦!
要預測人工智能對人類世界的負面影響,未免言之過早, 因為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東西,又何從預計呢?邏輯上, 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做好事,必然也可以做壞事。與其杞人憂天, 不如看好的方面, 讓人工智能去處理需要大量參考資料和重複式又不會犯下人為失誤的 繁瑣工作,譬如分析和診斷X光圖、從事重複又單調的組裝步驟、 進行需要大量數學計算的數據分析等……
人類研製電腦,本來就希望電腦能勝過人腦, 但這並不代表人類要電腦也有智慧, 只是希望電腦能有像人類一樣的感知思考(演算) 能力並排除人為失誤去幫助人類解決問題而已。
科學家一致認為, 人工智能,永遠不可能擁有智慧的, 更不可能擁有人類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穀歌去年已把人工智能系統和相關資料轉成開源碼, 讓全世界研究使用。我國的IT人應該積極參與人工智能的研發。 若不想人工智能以後變壞,大家更應該積極的去研究人工智能, 把它導向“正道”。然而, 在等待較完善的人工智能系統研製成功之前(可能是數十年之後), 認識及接納人工智能的第一步:不妨跟電腦下一盤棋,如果輸不起, 就聽網民的建議,拔掉電源插頭吧!